研究主題:雙語課程學習成果分析—以資電、管理與工學院為例
作者:許哲毓 博士後研究員
會議名稱:112年5月3日,111學年度第二次「IR推動委員會」報告
研究摘要:
一、研究問題
-學生是否因授課的語言不同而成績有所差異?
-教師參與 EMI 課程評分標準是否與一般課程有所不同?
-學生社經背景之成績差異?如入學管道、高中就學區等
-EMI 課程與基礎課程之相關性?
研究對象:大學部EMI 課程之學生,共計 1303 人
-資電領域:358 人
-工學院:607 人
-管理學院:338 人
二、討論
1. 在修習EMI課程之學年中,課程多數以講述式教學,對於學生教學現場負荷與專心度,是有需要考量的。
2. 故教師在教學法上應調整, 如專有名詞、理論定義等高層次內容,以日常詞彙來解說,而非依據原文書念過。亦或是以分組方式進行互動,增加語言交流,確保學生的學習狀態。
三、建議
1. 在課程規劃方面,無論必修、選修 課程皆可雙語進行,但須兼顧英語與學術專業的傳遞。
2. 課程修習階段可安排於大二至大四間,初期每學期雙語與中文修課學分比重 至多50%50%,大四階段則可嘗試 100% 全英語學分課程。
3. 唯大一新生仍在適應大學生活,故 大一以部分英語的課程為佳 。
4. 語言是帶有文化性 ,或許本地學生可理解教師中文直接翻譯成英文的說法。但對於海外生可能產生誤解。
5. 教師在課程準備時,可從學生的背景和程度,設計有效運用英語的模式並與國際接軌。
6. 教師可透過進修國外大學所提供之全英語教學的課程 ,持續精進英語教學力。